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蓝色粮仓”

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是目前海洋研究所正式获批的唯一一家院工程实验室,海洋研究所对此高度重视,将全力支持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中科院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介绍了工程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的工作进展,强调实验室将从技术创新、中试孵化、集成应用等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建立一个海洋牧场科创中心、三个中试生产平台、三个产业化基地。预计到2025年,工程实验室将创造一批海洋牧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制品,提高我国在海洋牧场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示将全力以赴协助工程实验室建设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南海环流动力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在西太潜标观测的海流资料同化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上。

  海洋数据同化是融合海洋观测与数值模拟、改进海洋环境预报的重要手段。受制于观测的海流廓线资料稀缺、海流时空变化较强的特点,相比于海洋温盐廓线及卫星观测同化,大洋潜标观测的海流同化是海洋资料同化的难点,且鲜有研究。

  基于近年来我国在西太建立的潜标阵列提供的海流廓线观测资料,研究团队利用集合同化方法,发展了由波数空间向频率空间投影的低频选尺度海流同化方案。研究表明,海流同化较大程度上减小了模式对于北赤道逆流(如图)、赤道潜流等位置及强度低频变化模拟的误差。海流同化在低频时间尺度上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海洋内部斜压结构的模拟,校正模式对有效位能的估计。

  由于全球潜标观测阵列提供了针对关键海域环流系统的长时间宝贵观测序列,该研究对于全球海洋状态估计及海洋环流数值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南海海洋所博士刘大年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舒业强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海洋专项(A)等的资助。